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网络配资股票行情
首次全面阐述心理健康与疾病的相互作用。
整理 | 常怡勇
8月25日,欧洲心脏病学会(ESC)发布了《2025 ESC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临床共识声明》,这是ESC首次就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发表全面共识。该共识由多国专家共同制定,并得到了欧洲心理学家协会、欧洲精神病学协会和国际行为医学学会的认可。
共识背景与重要性
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密切的双向关系。共识指出,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,还会显著影响心血管患者的预后、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。
然而,当前心血管临床实践往往忽视心理健康评估,导致大量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识别和适当干预。本共识的发布旨在改变这一现状,推动心血管科与心理健康专业的跨学科合作。
共识十大要点解读
1
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健康:双向影响
积极心理状态(如乐观、幸福感)与更好的心血管健康相关;心理压力、抑郁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;心血管疾病本身会引发或加重心理健康问题;两者共存会形成恶性循环,导致更差的临床结局。
临床意义:心血管医生应当认识到心理健康评估的重要性,将其作为心血管综合评估的一部分。
2
引入“心理-心脏团队”(Psycho-Cardio Team)概念
共识提出了创新的“心理-心脏团队”模式,强调多学科协作在管理共病患者中的重要性。该团队应包括:心血管专科医生和护士;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;初级保健医生;社会工作者和联合卫生专业人员或辅助医疗专业人员(包括物理治疗师、职业治疗师、营养师/营养学家、临床药师、呼吸治疗师等)。
3
ACTIVE原则:整合心理健康管理的实用框架
ACTIVE原则为Acknowledge(认识):认识到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联;Check(检查):在心血管就诊时定期检查心理健康症状;Tools(工具):使用验证的工具筛查和诊断心理健康状况;Implement(实施):采用以人为本的阶梯式护理方法;Venture(尝试):推动结构性和功能性变革;Evaluate(评估):评估当前状况和进展。
4
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心血管疾病
抑郁:与冠心病风险增加1.5倍相关,风险强度与传统危险因素相当;焦虑:增加冠心病、心律失常和心血管死亡率风险;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: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5%-50%相关;慢性压力:工作压力、社会孤立等与心血管风险显著相关。
临床意义:应将心理健康评估纳入心血管风险筛查,特别是对高风险个体。
5
心血管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高患病率
急性冠脉综合征后:抑郁症状发生率31%,其中女性更易受影响(40% vs 22%);心力衰竭患者:21.5%存在临床显著抑郁,NYHA IV级患者中高达42%;心房颤动患者:38%存在显著抑郁症状;植入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(ICD)患者:15.4%存在临床相关抑郁,23%存在焦虑。
临床意义:心血管专科医生应意识到患者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性,提高筛查意识。
6
心理健康问题对心血管预后的显著影响
抑郁使心衰患者死亡或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两倍;心梗后抑郁与全因死亡率增加22%相关;焦虑障碍使心梗后10年内不良结局风险增加两倍;PTSD症状与心血管再入院风险增加相关。
临床意义:识别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改善心血管预后,应作为综合管理的一部分。
7
推荐实用筛查工具和策略
初步筛查(所有心血管患者):Whooley问题(2项抑郁筛查)、PHQ-2(患者健康问卷-2项)、GAD-2(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-2项)。
详细评估(初步筛查阳性者):PHQ-9(9项抑郁筛查)、GAD-7(7项焦虑筛查)、医院焦虑抑郁量表(HADS)。
筛查时机:新诊断心血管疾病或发生心血管事件后;至少每年一次随访时;临床判断需要时。
8
心理健康管理的阶梯式护理方法
共识推荐采用阶梯式护理模式,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需求提供相应干预:
第一级: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教育(所有患者)。
第二级: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(轻中度症状)。
第三级:药物治疗和专科转诊(中重度症状)。
9
特别关注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
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预期寿命减少8-14.5年;心血管疾病是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;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;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加重代谢风险,需密切监测。
管理建议:定期评估心血管风险因素;选择代谢副作用较小的药物;积极管理体重、血糖和血脂异常;监测QT间期和心律失常风险。
10
特殊人群的考虑
性别差异:女性心血管患者更易出现抑郁、焦虑和慢性压力;男性和女性对不同类型压力的易感性存在差异。
老年患者:共病、多重用药和脆弱性问题需要特别关注;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和选择更安全的药物。
社会经济弱势群体:面临更高的心血管和心理健康风险;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干预和支持。
总结
《2025 ESC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临床共识声明》首次全面阐述了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,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实用框架和具体建议。该共识强调,整合心理健康管理不仅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的需要,也是优化心血管预后的重要策略。
心血管科医务人员处于识别和管理这些共病患者的关键位置。通过采用共识推荐的筛查方法、管理策略和合作模式,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、有效的护理,最终改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。
参考文献:
[1]Bueno H,Deaton C,Farrero M,et al.2025 ESC Clinic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ental health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.European Heart Journal.2025;00:1-70. doi:10.1093/eurheartj/ehaf191
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!
加入我们吧!
责任编辑:银子
*\"医学界\"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恒盛智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